我的地質情緣

2023-08-17 21:05 作者:劉福明
二維碼

地質1.jpg

圖為煤礦場工作現(xiàn)場


情之所起


1973年,單位推薦我上大學。

我所在單位是煤礦機械廠,自然地我報了機械和電器類專業(yè),但是沒有被錄取,接下來允許我選擇的是地質和采礦專業(yè)的院校。

這兩個專業(yè)我側重選擇地質專業(yè),雖然這并不是我最初的心愿。

河北地質學院到內蒙古招生的劉老師約見了我。在這位和藹的長者面前,我沒有給出肯定的答復。劉老師讓我再考慮考慮,如果愿意上地院,就聯(lián)系他。我回來又選了一遍有限的學校和專業(yè),最后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想法,準備繼續(xù)回廠上班。

我先回家定了定心。母親說我為上大學費了不少勁,都白費了。

是呀,為了上大學,我積極鍛煉自己,努力工作,勤奮學習,持續(xù)時間不是一天兩天了。

母親的一句話激起我重新想上大學的心緒。

我這個心緒是復雜的。首先是單位推薦了我,我覺得這樣隨便放棄,有點對不起單位,對不起推薦我、支持我、鼓勵我上大學的工友、師傅以及從車間到廠的各層組織和領導,有點不好意思見人的感覺。其次,雖然有人鼓勵我以后再爭取,可也有不同意見,這讓我自己問自己是否明年還想上大學,那別的想上大學的人要不要上呢,畢竟這是推薦選拔呀。第三,想上大學的想法想了多年而沒有機會上,如今機會就在眼前,自己卻要放棄,這一放棄可能就是終生無緣大學的份兒。真有點不甘心。這第三點也是受了一些好心人的開導,那就是大學你先上著,將來的路很長,變化也很大,畢竟是大學,首先能學好多知識。

從放棄到重新決定,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個星期。自己想上大學的心愿還有機會實現(xiàn)嗎?


地質2.jpg

圖為河北地質學院舊照


我揣著一顆忐忑的心,急急忙忙返回招生辦,說我想上河北地質學院。

招生辦的工作人員聽了我的話,先是笑笑,接著嚴肅地問我:你真的想上?我說是的。

當時我真不明白我的命運在哪里。

“算你幸運,再不能反悔,否則要真的挨批評啦?!比思疫@樣說。

我一頭霧水,不明就里。我想找劉老師。

“劉老師回學校了,跟我們說了就行”,人家如是說。

劉老師離開招生辦之前,把名額留給招生辦解決。

這一個星期的變化,簡直是命運該我和地質結下緣分。

原來,在我放棄上大學之后,另一名青年卻選擇了河北地院。巧的是我這次重新選擇時,那位青年卻放棄了這個選擇。他的家人為他身體考慮,不同意他學野外專業(yè)。由于他放棄了這一選擇,才有了我這次“算你幸運”重新選擇的機會。

我長舒一口氣,整理行裝,帶上材料,乘上了開往宣化的火車。

到了學校,我首先拜見了劉老師。劉老師笑著說,歡迎,快報到去吧。

我到了班上,坐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。我是來的最晚的幾個人之一,此時同學們已經下廠參觀學習一周返回學校了。

就這樣,我和地質結下緣分,開始了三年的學習生活。


一往情深


河北地質學院地質系的專業(yè)全稱是“金屬與非金屬礦地質調查與普查礦產地質勘探”,簡稱普查勘探?!镀胀ǖ刭|學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(yè)基礎課,它雖然只占一個學期的學時,可它涵蓋了三年地質各門功課的內容。我對地質學的好奇、探索和追求,就從《普通地質學》的學習開始。

講這門課的王老師講起課來滔滔不絕,一節(jié)課下來,黑板上寫滿了字、畫滿了圖,我聽得如癡如醉、看得如夢如幻。記得上初中的時候,同學之間討論問題常常喜歡用“識天文、懂地理”來談論說笑。這回好了,我要真正成為“識天文、懂地理”的人了,真是從心里往外高興。


地質3.jpg

圖為地質部宣化地質學院信紙


各門功課陸續(xù)展開。專業(yè)教材是學校編的,都是油印的,這都是老師的辛苦。學生自己要做的就是課前把印好發(fā)下來的單頁教材整理好、疊好,準備上課。當夠一本書的時候就裝訂起來。我們不用自己掏錢,學校為我們包了所有的費用。

除了正常上課,再加上室內觀察實驗課、野外實習課,算下來,三年里學習到的、實踐到的、接觸到的、體驗到的真不少。學了近二十門功課,積累了知識,拓展了認識。實驗課顯微鏡下的觀察,使我對“微觀”世界這個“小”遐想萬千,而每年的“開門辦學”讓我們走出去,到實際工作中學習鍛煉,又使我對“宏觀”世界這個“大”驚奇萬分。


地質4.jpg

圖為實習的學生


除了學習課內的,我還讀了一些課外的書籍,這對拓展我的思維很有幫助。

有一本書叫《趣味地球化學》,作者弗爾曼,在入學不久后讀到過。書中講到在看上去平靜的湖面下面每時每刻都發(fā)生著不平靜的事情。是呀,要么地球怎能存在漸變演化呢?

我還選讀了恩格斯的《自然辯證法》,偉人的思想使我拓展和提升了自己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。

三年的學習就是一個認識“從實踐中來,到實踐中去”、體驗“實踐——認識——再實踐”這一道理的過程,“學以致用”的思想貫穿于整個學習實踐過程中。除了學到應該學到的專業(yè)知識外,更寶貴的收獲是從中學習了自然觀、物質觀,學習了“將今論古”這一地質理論的認識方法和研究方法。

三年里學習的課程是精而又簡的,因為學制由三年半壓縮到三年,而學習內容卻沒有減少。

三年的學習,最大的收獲就是實現(xiàn)了思想上的轉變和飛躍。由“不識天文、不懂地理”轉變和飛躍到“識天文、懂地理”的境界。


地質5.jpg

圖為實習的學生


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學生叫工農兵學員,社會上叫工農兵大學生,這是一代大學生的榮耀,我以此為自豪。在我1976年畢業(yè)后走上工作崗位時,感覺自己很受歡迎,感覺工農兵大學生很受歡迎。

大學就是大學,“高度”就是不一樣。地質就是地質,涉及的廣度和深度是學前無法想象的,學了才知道不學的無知。

回想最初,我險些與大學擦肩而過,險些與地質失之交臂。


情深之所


2021年,準能集團在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、單位成立45周年之際,表彰了各個時期不同崗位的100名杰出員工,我成為百名杰出員工中的“拓荒?!敝?。我已經退休十多年了,獲此殊榮,倍受感動。這是單位對一代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表彰,是對我這個地質人的表彰。

回到1976年。

這一年我從河北地質學院畢業(yè)后,踏上了回內蒙古工作的路。


地質6.jpg

圖為準格爾煤田開發(fā)籌建處


這一年內蒙古自治區(qū)決定開發(fā)準格爾煤田,上馬準格爾項目,成立了準格爾煤田開發(fā)籌建處。

準格爾煤田,地面是一片廣袤的原始黃土地,溝溝豁豁,梁梁坎坎。溝畔梁峁之間,稀稀落落點綴著人家的窯洞和土房,而它的地下卻埋藏著海量的煤炭資源,靜靜地沉睡了兩億年之久。

籌建處的成立,拉開了準格爾項目開發(fā)建設的序幕。

我回到煤炭系統(tǒng),趕上了開發(fā)準格爾煤田,趕上了成立籌建處,趕上了籌建處需要搞地質的專業(yè)技術人員?;I建處選擇了我,我選擇了籌建處。

1976年秋冬基本在“建新家”的事務性工作中度過。

1977年春節(jié)后,領導下了新任務,要單位自己制作準格爾煤田沙盤,為以后使用,要求在六月底完成,以向黨的生日謝禮。一位采礦工程師帶領我們幾名采礦、地質專業(yè)的年輕人一起做。我們奮戰(zhàn)一個春夏,沙盤如期完成。這個沙盤,從做成到大建設開始,歷時十年,接待了一批又一批進入煤田現(xiàn)場視察、考察和參觀的各方人士,不負光榮使命。我通過做沙盤,不僅了解了煤田地質狀況和項目概況,更是通過親自動手,增強了對地形圖的判讀能力和對實地的辨認能力,為以后跑野外幫了大忙。


地質7.jpg

圖為準格爾露天煤礦


1978年,單位安排我到一五三地質隊系統(tǒng)學習、實踐,參加了編制黑岱溝露天詳查地質報告的全過程。這對我的鍛煉很大,奠定了我以后專業(yè)工作的基礎。令人振奮的是這部地質報告以及后來相繼提交的地質成果,卻徹底改變了準格爾露天開采的大方向,由首先開發(fā)窯溝露天煤礦轉變到首先開發(fā)黑岱溝露天煤礦的方向上。這個大轉變,對后來露天煤礦的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。上學的時候我們所學的“近、富、淺、易”的找礦順序和開發(fā)思想這回見證了。我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,感受到了“地質先行”的力量之大,感受到了地質專業(yè)的價值之大。

1979年、1981年,準格爾項目兩次停緩建。有些不重要崗位的人調走了。這期間我就看書,復習了在校三年學過的課程。期間還回母校找留校同學指引,買了書,繼續(xù)深入學習,想考研。雖然考研沒考成,但是這樣的學習為我以后的工作夯實了基礎。

準格爾項目從籌備、建設到投產,歷時二十年,到我退休時三十三年,單位幾經易名,隸屬關系幾經改變,成就之大世人驚嘆。而我對地質專業(yè)的堅守卻始終沒有變。


地質8.jpg

圖為淮能集團


在準能集團2021年百名杰出員工的評選材料中,記錄了我扎根準格爾三十三年的工作簡歷、主要工作事跡以及受獎勵情況。

礦山地質工作比較雜,尤其對于這種大型新建礦區(qū),事情更多,除了自己的專業(yè)工作,其他相關專業(yè)也要涉及,或幫助,或參加,或協(xié)調??傊刭|“先行官”走在前面就是了。

2004年,我獲得準能公司“長期從事煤炭事業(yè)工作榮譽”稱號,這是公司對我堅守煤炭行業(yè)、堅守地質專業(yè)的褒獎。

這些榮譽和獎勵,既是一份收獲,又是一份付出。

在最初籌建的十年里,項目三起三落,人員調出調進。我也有調動的機會,可我沒有選擇。就是在本單位,也有轉到其他崗位工作的機會,我還是沒有選擇。我一股勁守到底,我守住了荒涼,守住了寂寞,守住了專業(yè),守住了事業(yè)。單位電視臺曾經采訪我,問我是怎么把工作做得這么好的。我回答說,我把自己定位在自己的專業(yè)崗位上,學什么就做什么。記得在學校時普地王老師說過,國家培養(yǎng)一個大學生要花很多錢,我們將來都是國家的地質專業(yè)技術干部。我當時聽了,那個勵志感覺別說有多么高了。就為了這一點,我也要對得起國家,對得起自己。

在公司2006年的三十周年的慶祝大會上,我作為老員工代表做了大會發(fā)言,感慨了公司的發(fā)展,總結了老一代的付出,也表達了自己的職守。

我在準格爾堅守專業(yè)三十三年,守住了地院對我的培養(yǎng),守住了學地質、用地質的信念,守住了自己的地質情緣。我沒有慢待地質,地質沒有虧待我。


【作者簡介】


劉福明.jpg


劉福明,1968年參加工作(下鄉(xiāng)知青),1976年畢業(yè)于河北地質學院(今河北地質大學)找礦勘探專業(yè),教授級高級工程師,2009年退休于準能集團。

發(fā)表論文:

1、《地質雷達應用中的數(shù)學方法》發(fā)表于中國煤炭協(xié)會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1998年論文集;

2、《準格爾煤灰分與發(fā)熱量關系的動態(tài)解算》發(fā)表于《露天采煤技術》雜志2001年第3期;

3、《準格爾礦區(qū)地下水源井泥沙淤積規(guī)律》發(fā)表于《露天采礦技術》雜志2006年第3期;

4、《陳家溝門和唐公塔水源地供水保證程度分析》發(fā)表在《露天采礦技術》雜志2007年增刊。

主要榮譽:

1、1994年榮獲“準格爾礦區(qū)深層巖溶地下水合理開發(fā)與利用” 煤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;

2、1996年在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被列為煤炭系統(tǒng)專業(yè)技術拔尖人才;

3、9個年度被集團評選為先進工作者,6個年度被集團評選為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。


審校:云飛


【版權聲明】

本文文字源自河北地質大學校友網校友文摘,版權歸原作者;圖源網絡,侵刪。歡迎轉載。非商業(yè)轉載請注明本網出處。商業(yè)轉載請獲得本網(service@hanlinglobal.com)授權后合法使用。

昵稱:
內容:
提交評論
評論一下